close

  參考消息網5月21日報道 外媒稱,老舍名著《四世同堂》描寫了當時的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龐大、多代、團結。但在現代中國,這個形象正迅速成為古董。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5月20日報道,這是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佈的一份正式報告得出的基本結論。報告顯示,中國家庭變得平均年齡更大、孤立性更強、子女更少。《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4》是官方首次公開發佈的中國家庭結構研究報告,其中描繪的畫面可能會讓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感到擔憂。
  幾十年來,中國家庭規模越來越小,不僅僅是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中國每個家庭戶有5.3人以上。但報告顯示,這個數字到1990年縮減到3.96人,到2012年縮減到3.02人。自2000年以來,出生率下降不再是家庭規模縮小的主要推動力,人口流動和社會道德觀念的變化起著更大作用。
  有三項人口統計數據日益顯著:未婚年輕勞動者、推遲或耽誤了生育的夫妻、空巢老人。
  現在,中國1.6億個家庭戶、即全國總數的40%只有一兩個人。報告稱,在2000年到2010年城鎮化突飛猛進的十年間,單親家庭戶數量增加了一倍,由兩個人組成的家庭增加了68%。
  在城鎮地區,45.4%的未婚居民獨居,打破了婚前與父母同住的慣例。報道稱,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年輕人如今在遠離家鄉的城裡工作——即使他們與父母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許多人一旦開始工作便不想再回到父母家屬於自己的那間卧室。無論男女,年輕人出於種種原因推遲結婚,包括追求事業目標、攢錢交汽車或房子首付、實現生活方式抉擇或等待找到意中人。
  從研究結果來看,一對夫妻加上孩子的核心家庭數量銳減,而丁克家庭的數量上升。但報告沒有給出具體數字。
  報道稱,幾千年來,中國老年人與子女和孫輩同住,但這個習俗也迅速改變,因為年輕人紛紛離開家鄉去追尋教育或就業機會。報告稱,中國90%的老年人住在家裡而不是養老院。但他們的子女和孫輩往往選擇與他們分開住,或無法與他們同住。農村地區的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數以百萬計的青壯年勞動力進了工廠和建築工地,而農村社會保障和醫療資源相對較稀缺,致使許多老年人獨自生活在髒亂差的環境中。
  報道稱,農村地區開始建立起社會保障網,但還不太健全。
  報告稱,全國逾40%的80歲以上老人獨居。報告援引另一份研究結果稱,2013年,中國有3750萬老年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約四分之一的老年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根據衛計委公佈的一份調查結果,中國80%的家庭戶表示,他們為贍養老年親屬感到發愁。
  針對在社交媒體上轉發的這份報告,中國網民對中國家庭的未來以及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表示憂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智協飛撰文稱,按照這些人口發展趨勢,中國“無法實現可持續增長”,許多人歸咎於中國長期以來的計劃生育政策。儘管政府在2013年12月對這項政策進行了重大改革,允許符合條件的城鎮夫妻生二胎,但審批手續依然繁瑣,而且養育孩子的成本恐怕也會讓一些夫妻望而卻步。
  當然,報告中有一個亮點,至少對有遠見的房地產開發商來說是一個亮點。報告預測,由於家庭規模變小趨勢,中國到2040年將有5億個家庭戶,而目前是4.3億。這可能會意味著今後十年裡城鎮住房需求會增加。
  對其他所有人來說,這份報告可能會引發憂慮。它證明,中國家庭承受著對撫育孩子和贍養父母開銷的焦慮,這可能會導致他們慎於花錢,而當前正值中國經濟變得日益依靠國內消費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時期。這也許給中國決策者敲響了警鐘,提醒他們應當繼續改革備受詬病的計劃生育政策。四世同堂的景象也許會越來越少見,但也不必有那麼多單人家庭戶。(編譯/何金娥)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美媒:中國四世同堂家庭模式成“古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wwv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